根据《连州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帮扶总规划》,结合连州市实际,制定本帮扶计划。
一、工作目标
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八项工程,推动全市经济全面发展。2016年规划项目起步实施,至2016年底,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2614户4322人、五保户2384户2461人全部落实政策兜底。
二、帮扶项目
(一)帮扶到户项目
1、帮助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观念,克服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消极思想。
2、帮助符合条件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%纳入低保和五保。
3、确保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,减轻家庭医疗负担。
4、确保贫困户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。
5、跟踪贫困户家庭子女教育情况,不定期与其交流,提供物质帮扶,确保其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因贫困而辍学。
6、帮助整修贫困户居住房屋,改善卫生条件,排除安全隐患。为危房改造户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帮扶单位资金完成危房改造任务。
7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,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,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。
8、开展就业培训,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指导,帮助外出就业,增加家庭收入。
9、通过财政帮扶资金、土地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专业合作社,实现“以股分红”和“按劳分配”有机结合,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,增加资产性收益。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,转变生产结构,突破一村一镇发展观念,因地制宜,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,夯实长效脱贫产业基础。
10、宣传关于扶持、鼓励、引导农户投身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、帮扶政策。
(二)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改变村容村貌,改善生产生活环境。
1.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。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,优先完成200人以上聚居的自然村道路面硬化建设,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和设施。
2.大力实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强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、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、小型农田水利等水利项目建设。着力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问题。
3.加快贫困地区农网升级改造。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,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光伏开发。推进光纤、4G网络入乡进村,建设农村信息化先导村,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。
(三)巩固农业基础地位,发展特色农业,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。
1、加快特色农业发展。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,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。统筹使用涉农资金,按照“多乡一业”“数村一品”思路,大力发展优质粮油、设施园艺、规模畜牧、特色水产、林木种苗、经济林果、林下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,重点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、养殖业和传统手工业。推行“公司+合作社(基地)+贫困户”、“大户带贫困户”等模式,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,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参与度、受益度。
2、加快农村生产方式转变。积极引导农民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龙头企业流转,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。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,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,强化其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。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让贫困户分享增值收益。对直接吸纳贫困户参股、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农业龙头企业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在财政扶贫资金、扶贫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,支持工业园区建设,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带动效应,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,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增收。加大“互联网+”扶贫力度,推广“一村一品一店”模式,支持邮政、供销等系统在经济薄弱地区建立服务网点,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。
3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支持贫困村开发利用本地生态资源,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,拓展农业新功能。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,借助优美的田园景观和深厚的民俗文化,支持贫困村开办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,打造集游乐、住宿、饮食、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。围绕相对贫困村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、线路和产业集聚区,抓好国家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建设鼓励扶贫资金、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,建设若干特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名村,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,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健全机制落实责任。将八项工程建设列入我市今年重要议事日程,配足配齐专门工作人员,成立市工作领导小组,将具体任务分解到人,明确具体落实时限,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
(二)广开渠道筹措资金。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、技术方面的支持,使重点帮扶项目能真正落到实处,取得成效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、企业团体、个人的积极性,多方筹集资金,加大社会扶贫参与度。
(三)加强培训帮助脱贫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班,帮助贫困户通过加强种植技术增加农作物产量、通过外出务工实现脱贫。
(四)强化跟踪确保效益。加强帮扶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跟踪督促,做好上情下达、下情上传工作,确保帮扶资金专款专用,充分发挥帮扶资金效益。